有魯迅味道的法式甜點
上星期天,回歸南丫島,呼吸她第一口空氣時是一個膚淺的感覺:「她好鬼!」然後,踱多幾步,有一個較恰當的詞彙形容:「她還是好鬼!」不錯,心裡面噗噗聲的,這奇妙的小島總是能給我高潮,不論是在她上所運用的語言、人物、貨品、景色、各物各事,凡是有著小小驚喜或變動的,都牽扯著我的心肺經脈,大起大跌。
而是次回歸的一大目的,當然是要參加是屆南丫島同樂日啦!
沒錯,熟我的人,都知道我一回到南丫島,就一定會到B&B歎一歎茶,磨一磨書,這次也順理成章的蕩進了去;哈,又是這個吧女郎,朋友說過,她很特別,笑起上來的樣子、站住的樣子、坐在向街的桌子,凝思的樣子,都似乎是吸引了他。雖然好在我眼中只是過平凡中帶點點和藹的女人,但她那不太正宗的香港話,反而給了我一個深刻印象。
出面太曬了,坐回了裡去,有著木匠兄妹的歌,是不錯蠻寫意的了。繼續我的《老調子已經唱完》,對於我來說,此文是《香港文學散步》的高潮,拿著營光筆劃著寫著,一會兒,頁面就滿了電腦的細明體和我的手筆,不知怎麼的,魯迅的文字是有種挑戰慾,以現代人的心態驟眼看過去,沒甚麼的,但當你再想想時,你就會看到另一種些東西。
那東西,就應該是中國的那種摸不著邊子的保守,有人覺得是黑暗,有人覺得是一個團結國家應該有的一種意識,不論誰是誰非,至少,算過踱過的人,不會隨隨便便去試圖去踩那條佈滿地雷的邊界吧。
是的,更何況會有人走近那條隱藏著而沒定位的邊子?
然而,再看到的,是香港的自由,感慨萬分,「英國一百五十年庇蔭」,竟引來了一眾文人來此文化沙漠(我不認為香港是文化沙漠的!)一洩他們一肚的苦水,間接孕育香港成今最自由的地方。
三文魚沙律來了,很法國,吃著想著……腦子裡,還是魯迅。不慎咬著個難吃的橄欖,一下子右手的刀插在碟中,沒記錯,很大「東」的一聲。鄰邊的阿婆問:「很好吃嗎?」
看得出,她對我的如此大動作很感興趣。「唔,幾魯迅的。」
等等,我說了甚麼?忽然,一陣熱力泛上了臉頰來。
而是次回歸的一大目的,當然是要參加是屆南丫島同樂日啦!
沒錯,熟我的人,都知道我一回到南丫島,就一定會到B&B歎一歎茶,磨一磨書,這次也順理成章的蕩進了去;哈,又是這個吧女郎,朋友說過,她很特別,笑起上來的樣子、站住的樣子、坐在向街的桌子,凝思的樣子,都似乎是吸引了他。雖然好在我眼中只是過平凡中帶點點和藹的女人,但她那不太正宗的香港話,反而給了我一個深刻印象。
出面太曬了,坐回了裡去,有著木匠兄妹的歌,是不錯蠻寫意的了。繼續我的《老調子已經唱完》,對於我來說,此文是《香港文學散步》的高潮,拿著營光筆劃著寫著,一會兒,頁面就滿了電腦的細明體和我的手筆,不知怎麼的,魯迅的文字是有種挑戰慾,以現代人的心態驟眼看過去,沒甚麼的,但當你再想想時,你就會看到另一種些東西。
那東西,就應該是中國的那種摸不著邊子的保守,有人覺得是黑暗,有人覺得是一個團結國家應該有的一種意識,不論誰是誰非,至少,算過踱過的人,不會隨隨便便去試圖去踩那條佈滿地雷的邊界吧。
是的,更何況會有人走近那條隱藏著而沒定位的邊子?
然而,再看到的,是香港的自由,感慨萬分,「英國一百五十年庇蔭」,竟引來了一眾文人來此文化沙漠(我不認為香港是文化沙漠的!)一洩他們一肚的苦水,間接孕育香港成今最自由的地方。
三文魚沙律來了,很法國,吃著想著……腦子裡,還是魯迅。不慎咬著個難吃的橄欖,一下子右手的刀插在碟中,沒記錯,很大「東」的一聲。鄰邊的阿婆問:「很好吃嗎?」
看得出,她對我的如此大動作很感興趣。「唔,幾魯迅的。」
等等,我說了甚麼?忽然,一陣熱力泛上了臉頰來。
Sunday, November 27, 2005
0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
<< Home